|
典型案例/ 信用卡 /案情简介王先生致电A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反映,2022年11月份其去B银行营业网点将名下长期不用的信用卡进行注销,并将该卡的信用额度调到了1元,该行工作人员告知王先生的信用卡内有1000多元溢缴款,暂时无法取出,因此无法注销信用卡,王先生后期便将销卡一事搁置了。今年1月份,王先生再次收到B银行发送的信用卡到期需更换新卡的短信通知,其随即去B银行营业网点办理信用...
2023-02-16
案情简介近日,赵先生因受疫情影响,收入减少,自己名下多家银行的信用卡均出现逾期,多次与银行协商分期还款未果。于是赵先生向某市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某市金调委”)提出调解申请,希望通过某市金调委进行协调。调解过程某市金调委接到赵先生的调解申请后,征询涉案6家机构同意后受理此申请,并指派经验丰富的调解员进行调解。经调查了解到,受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赵先生之前工作的公司破产,目前无固定...
2022-12-19
案情简介2022年9月22日宫先生向B银行申请了15万元线上消费贷款,全部取现后一直没有使用,9月26日宫先生申请购买住房一套,在其交纳首付款13万元后,在B银行办理了住房贷款,第二天接到售楼处工作人员电话,通知宫先生“因违规使用消费贷,当天必须把15万元消费贷款还清”。宫先生接此电话后立即联系B银行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不听任何解释,态度强硬蛮横,断定宫先生首付款来源于消费贷。宫先生遂向12...
2022-12-09
2021年2月,消费者黄某前往A银行网点申领储蓄卡,业务办理期间,A银行柜台服务人员使用黄某的身份证和新申领的银行卡在智能柜台机前打出一张“综合开户业务回单”,并以激活银行卡、办理手机银行为由将黄某的个人资料一并交由同事包某进一步办理。A银行工作人员包某通过其个人手机上传了黄某的身份证正反面,同时录制了一段黄某点头、眨眼、左右转头的视频。黄某离开A银行网点后不久,收到了来自B证券公司的账户注...
2022-04-08
案例简介为了领取残疾人补助金,消费者刘某专门前往L银行为其已成年的聋哑儿子开立个人银行账户。L银行工作人员看过刘某的残疾人证明材料后表示,残疾人证明不能作为缺乏民事行为能力的证明材料,故刘某不能代为其儿子办理银行开户业务。刘某对L银行的解释表示不满,遂向当地人民银行投诉,要求人民银行帮助协调解决。 处理情况经了解,消费者刘某儿子的残疾证上注明其为“聋哑残疾”,按规定此类开户业务必须由开户申请...
2022-04-08
打着金融业务名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假借民间借贷之名的套路贷以及非法集资等问题被高度关注,一直以来都是国家严厉打击的违法犯罪行为。此外,强制捆绑搭售、误导销售、砍头息等“套路”行为也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比如在贷款产品营销中,有息费不透明、虚假宣传、莫名收费等类似“套路贷”行为;在保险营销中,有以“首月0元”“免费保障”等为噱头的误导投保“套路保”行为。为此,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
2022-04-08
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间,陈某先后在某保险公司购买了5份保险,累计缴费243860元。陈某的丈夫何某称,陈某患有精神疾病,每月收入为3000元,保险销售人员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多次向其妻子推销保险产品,存在诱导购买的行为,涉嫌销售欺诈,要求保险公司全额退保。保险公司接到何某投诉后,经排查,公司保单在销售和承保过程的各个环节,未发现存在问题。请示上级公司后称,需要陈某提供本人在购买保险期间患有
2022-04-08
案情简介监管机构在“亮剑行动”专项检查中发现,某人身保险公司在电话销售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违规行为:一是夸大保险责任;二是对与保险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作虚假宣传;三是对投保人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四是违规销售万能保险产品。针对上...
2020-05-22
案情简介有保险消费者向银保监会某派出机构投诉,反映某汽车修理厂利用投保车辆制造假赔案,并使用其身份证私自开设银行账户,向保险公司骗取保险金。经查,该修理厂在投诉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先后两次编造被保险车辆虚假出险信息,向某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报...
2020-05-22
案情简介银保监会某派出机构接到保险消费者投诉,反映某人身保险中心支公司在向其销售过程中涉嫌违规。经查,发现该中心支公司在向该消费者销售某分红型人身保险时存在以下行为:一是销售人员郭某在电话中称该保险的满期利益约为40多万并称即将停售,与产品...
2020-05-22
市值管理本是着眼于.上市公司价值提升但有些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却将其曲解为“股价管理”, 把本应用在中长期不断改善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功夫用在了"想方设法"影响上市公司短期股价上。此外,有的市场机构和人员也打着所谓"专业机构、专业人士”的旗号或出谋划策、或直接参与、合谋操纵市场。这种“伪市值管理”的行为,是对资本市场“三公原则”的践踏和对中小投资者利
2020-05-21
上市公司业绩公告是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市场上有的公司却花心思在财报上"做手脚”, 玩儿起了业绩”变脸"。配合以公司高管任性减持等违法违规行为。如此情节,相当恶劣,严重侵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必将受到严厉惩罚。
2020-05-21
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其披露的信息是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时参考的重要依据。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上市公司和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根据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证券交易所相关规则规定,及时、公平地披露信息,并保证所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术或者重大遗漏。但在市场上,存在个别上市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违反
2020-05-21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中,重组方的业绩补偿承诺是基于其与上市公司签订的业绩补偿协议作出的,该承诺是重组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消除原有股东对其未来经营情况的担忧。因此,重组方应当严格按照业绩补偿协议履行承诺。但由于市场环境发生变化,部分公司重组时的业绩承诺无法兑现。为了弥补履行业绩承诺不足,有的公司不惜触碰法律法规监管底线,
2020-05-21
根据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投资者保护,坚决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投资者功能,在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指导下,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梳理近年来发行人、中介机构因造假、欺诈等恶劣行为侵害投资者利益的行政处罚典型案例,通过风险警示案例解读,引导投资者看清财务造假的真实
2020-05-21
高考中动作浮夸疑似作弊“省教育厅”发短信确认?小心!这是诈骗!6月9日,浙江桐乡警方发布一则紧急预警。文中称,近日,有群众反映,自己收到【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办】发来的短信。短信以“省教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办”的口吻发出,在短信的开头准确写出考生姓名,在短信结尾要求考生主动拨电话号码进行确认。作为一名高考生,如果你的手机里突然收到这么一条讯息,你的心是不是顿时就会慌乱起来?高考刚刚结束,正...
2022-06-14
如今网络信息发达老年人也慢慢走进网络世界但由于信息获取渠道单一对信息分辨能力不够面对各类“量身打造”的骗局更容易落入骗子圈套01 公检法网络电信诈骗此类诈骗虽然老套,但因老年人法律意识相对较低且容易恐慌,所以骗子屡屡得手。他们先是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伪造“红头文件”,打电话或发短信、微信给受害者,告知其涉嫌重大案件(如贩毒、洗钱和非法集资等),甚至做假的通缉令来进行恐吓。随后,使用话术让受害...
2022-06-14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渴望健康、认知较弱等特点骗取老年人钱财今天我们用漫画的方式↓带您看一看常见的养老诈骗↓针对老年人实施的诈骗层出不穷老人防骗意识薄弱骗子巧舌如簧致使很多老人上当点击查看诈骗老年人常用套路:转!转!转!这些都是养老诈骗高度警惕!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犯罪有这些套路收好这份“老年人防诈骗”指南教你远离养老诈骗1.要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维持和坚定自己正确思想和理念...
2022-06-14
“1.5万元保证过”“不需笔试,面试走个流程就行”……近日,网络平台出现个别机构和个人,冒用券商及研究员名义招聘实习生,或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索取相关费用,大搞付费内推。随后,相关券商就招聘事项纷纷公开声明,强调官方招聘属唯一渠道,将保留追究发布不实信息者法律责任的权利。发端于金融行业的“付费内推实习”并非新鲜事。早在几年前,就有媒体报道揭露了金融行业“付费内推”乱象:有的付费内推实习项目及收...
2022-06-14
提前查分、收费补录、虚假补助金……高考结束,这些骗局,考生、家长需要警惕“提前查分”骗局高考结束,学生和家长最想知道分数,于是诈骗分子会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通过家长群、考试群、手机短信等渠道发送“提前查询分数”的虚假广告链接实施诈骗。链接中会要求填报身份证、准考证等相关信息,并支付一定的查询费用,一旦上当不但会有财产损失,还会泄露个人信息。警方提醒考生及家人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
2022-06-14
谨防电信诈骗 守护“钱袋子”安全世界电信日今天是世界电信日,如今电信诈骗种类多、变化快,骗子的手段层出不穷,防不胜防。小编给大家列举了最近的一些电信诈骗套路,请大家一定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01潜入班级群诈骗✦诈骗分子潜入班级群,假冒班主任的身份以购买书籍、订购校服等为由实施诈骗。家长看到是班主任的头像,往往不加以审核便直接转账,最终上当受骗。02疫情流调诈骗✦诈骗分子冒充防疫工作人员...
2022-05-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