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金融教育基地

银行
保险
证券
防诈骗
案情简介2022年9月22日宫先生向B银行申请了15万元线上消费贷款,全部取现后一直没有使用,9月26日宫先生申请购买住房一套,在其交纳首付款13万元后,在B银行办理了住房贷款,第二天接到售楼处工作人员电话,通知宫先生“因违规使用消费贷,当天必须把15万元消费贷款还清”。宫先生接此电话后立即联系B银行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不听任何解释,态度强硬蛮横,断定宫先生首付款来源于消费贷。宫先生遂向12...
2022-12-09
案情简介2022年9月22日宫先生向B银行申请了15万元线上消费贷款,全部取现后一直没有使用,9月26日宫先生申请购买住房一套,在其交纳首付款13万元后,在B银行办理了住房贷款,第二天接到售楼处工作人员电话,通知宫先生“因违规使用消费贷,当天必须把15万元消费贷款还清”。宫先生接此电话后立即联系B银行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不听任何解释,态度强硬蛮横,断定宫先生首付款来源于消费贷。宫先生遂向12...
2022-12-08
反诈在身边案情简介2022年1月29日,甄女士致电A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反映,自己查询名下B银行的借记卡时发现该卡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无故扣划600元,遂致电A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进行投诉,要求B银行退还其被扣划的资金,并对此事作出合理解释。处理过程接到甄女士投诉后,A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第一时间将工单转办B银行消保部门处理。经核实甄女士的借记卡交易流水,2022...
2022-07-26
经营者未经许可不得将其掌握的消费者信息用于商业宣传——郑某诉某公司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基本案情郑某与其配偶在某公司开设的照相馆拍摄了一组亲密照。订立合同时,郑某并未同意拍摄作品可由照相馆作商业宣传使用。2019年11月1日,某公司在其经营所用的两个微信的朋友圈,使用郑某与其配偶的亲密照宣传业务。郑某认为某公司侵害其肖像权、隐私权,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某公司赔礼道歉、赔偿损失72000元。裁判结果...
2022-07-04
网络消费格式条款中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内容存在例外情形,应以显著方式进行提示——邬某诉某旅游App经营公司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案基本案情邬某通过A公司经营的旅游App预定境外客房,支付方式为“到店支付”,订单下单后即被从银行卡中扣除房款,后原告未入住。原告认为应当到店后付款,A公司先行违约,要求取消订单。A公司认为其已经在服务条款中就“到店支付”补充说明“部分酒店住宿可能会对您的银行卡预先收取...
2022-07-04
打着金融业务名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假借民间借贷之名的套路贷以及非法集资等问题被高度关注,一直以来都是国家严厉打击的违法犯罪行为。此外,强制捆绑搭售、误导销售、砍头息等“套路”行为也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比如在贷款产品营销中,有息费不透明、虚假宣传、莫名收费等类似“套路贷”行为;在保险营销中,有以“首月0元”“免费保障”等为噱头的误导投保“套路保”行为。为此,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
2022-04-08
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间,陈某先后在某保险公司购买了5份保险,累计缴费243860元。陈某的丈夫何某称,陈某患有精神疾病,每月收入为3000元,保险销售人员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多次向其妻子推销保险产品,存在诱导购买的行为,涉嫌销售欺诈,要求保险公司全额退保。保险公司接到何某投诉后,经排查,公司保单在销售和承保过程的各个环节,未发现存在问题。请示上级公司后称,需要陈某提供本人在购买保险期间患有
2022-04-08
案情简介监管机构在“亮剑行动”专项检查中发现,某人身保险公司在电话销售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违规行为:一是夸大保险责任;二是对与保险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作虚假宣传;三是对投保人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四是违规销售万能保险产品。针对上...
2020-05-22
案情简介有保险消费者向银保监会某派出机构投诉,反映某汽车修理厂利用投保车辆制造假赔案,并使用其身份证私自开设银行账户,向保险公司骗取保险金。经查,该修理厂在投诉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先后两次编造被保险车辆虚假出险信息,向某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报...
2020-05-22
案情简介银保监会某派出机构接到保险消费者投诉,反映某人身保险中心支公司在向其销售过程中涉嫌违规。经查,发现该中心支公司在向该消费者销售某分红型人身保险时存在以下行为:一是销售人员郭某在电话中称该保险的满期利益约为40多万并称即将停售,与产品...
2020-05-22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近年来,我国私募基金行业的发展对服务国家实体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行业起步较晚,发展不均衡,良莠不齐,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伪私募”隐藏其中,假借私募基金名义,行非法集资之实,具较强欺骗性和隐蔽性,如果投资者警惕性不够,极易掉入此类陷阱。
2022-04-08
为帮助投资者强化风险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我们从12386热线投资者诉求中选取了部分典型事项,通过案例形式讲解相关知识,提示投资者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选择与自身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树立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理性参与投资。
2022-04-08
作为备受市场关注的热点题材之一,“高送转”经常受到中小投资者的追捧。有的.上市公司选择在半年报、年报披露之前"慷慨”公告“10送20”,, 甚至“10送30”的“高送转”方案,借此大幅拉升股价,"撩拨"投资者的神经,把“高送转”异化成炒作题材或者谋取私利的工具。
2020-05-25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投资者作出决策的重要依据,出除强制性信息披露外,上市公司还可以自愿性信息披露。
2020-05-21
根据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投资者保护,坚决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投资者功能,在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指导下,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梳理近年来发行人、中介机构因造假、欺诈等恶劣行为侵害投资者利益的行政处罚典型案例,通过风险警示案例解读,引导投资者看清财务造假的真实面貌,提高财务信息识别能力,自觉远离
2020-05-21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高考中动作浮夸疑似作弊“省教育厅”发短信确认?小心!这是诈骗!6月9日,浙江桐乡警方发布一则紧急预警。文中称,近日,有群众反映,自己收到【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办】发来的短信。短信以“省教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办”的口吻发出,在短信的开头准确写出考生姓名,在短信结尾要求考生主动拨电话号码进行确认。作为一名高考生,如果你的手机里突然收到这么一条讯息,你的心是不是顿时就会慌乱起来?高考刚刚结束,正...
2022-06-14
如今网络信息发达老年人也慢慢走进网络世界但由于信息获取渠道单一对信息分辨能力不够面对各类“量身打造”的骗局更容易落入骗子圈套01 公检法网络电信诈骗此类诈骗虽然老套,但因老年人法律意识相对较低且容易恐慌,所以骗子屡屡得手。他们先是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伪造“红头文件”,打电话或发短信、微信给受害者,告知其涉嫌重大案件(如贩毒、洗钱和非法集资等),甚至做假的通缉令来进行恐吓。随后,使用话术让受害...
2022-06-14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渴望健康、认知较弱等特点骗取老年人钱财今天我们用漫画的方式↓带您看一看常见的养老诈骗↓针对老年人实施的诈骗层出不穷老人防骗意识薄弱骗子巧舌如簧致使很多老人上当点击查看诈骗老年人常用套路:转!转!转!这些都是养老诈骗高度警惕!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犯罪有这些套路收好这份“老年人防诈骗”指南教你远离养老诈骗1.要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维持和坚定自己正确思想和理念...
2022-06-14
“1.5万元保证过”“不需笔试,面试走个流程就行”……近日,网络平台出现个别机构和个人,冒用券商及研究员名义招聘实习生,或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索取相关费用,大搞付费内推。随后,相关券商就招聘事项纷纷公开声明,强调官方招聘属唯一渠道,将保留追究发布不实信息者法律责任的权利。发端于金融行业的“付费内推实习”并非新鲜事。早在几年前,就有媒体报道揭露了金融行业“付费内推”乱象:有的付费内推实习项目及收...
2022-06-14
提前查分、收费补录、虚假补助金……高考结束,这些骗局,考生、家长需要警惕“提前查分”骗局高考结束,学生和家长最想知道分数,于是诈骗分子会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通过家长群、考试群、手机短信等渠道发送“提前查询分数”的虚假广告链接实施诈骗。链接中会要求填报身份证、准考证等相关信息,并支付一定的查询费用,一旦上当不但会有财产损失,还会泄露个人信息。警方提醒考生及家人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
2022-06-14
谨防电信诈骗   守护“钱袋子”安全世界电信日今天是世界电信日,如今电信诈骗种类多、变化快,骗子的手段层出不穷,防不胜防。小编给大家列举了最近的一些电信诈骗套路,请大家一定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01潜入班级群诈骗✦诈骗分子潜入班级群,假冒班主任的身份以购买书籍、订购校服等为由实施诈骗。家长看到是班主任的头像,往往不加以审核便直接转账,最终上当受骗。02疫情流调诈骗✦诈骗分子冒充防疫工作人员...
2022-05-17
上一页 1 2 3
...
下一页
rzyhjrjyjd@163.com
———————————————————————————————————————————————————————————————————————————————————————————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 节假日接受预约
联系电话:0633-8998315
山东省日照市海曲中路11号